青州二中铁军班

王牌铁军 精神永存 静专思主 严细实恒
强根固本 开拓创新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

联系我们 | CONTACT US

青州二中铁军班
联系人:王老师 15069669186
    丁班长 15963600822
地 址:青州二中
E-MAIL:243236634@qq.com
网 址:www.tiejunban.com

你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将士风采 > 导师文章 > 刘沂生
第一章. 王府史诗衡王桥 5-8回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4-04-04 14:49:59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五回    石坊历沧桑

    五代衡王朱翊镬袭位,山东巡抚宋应昌荐衡王贤迹,皇帝御批于王府门前赐建石坊两座,俗称午朝门,为文武官员出入之正门。
    石坊座北面南,两坊距四十三点五米。坊为石灰石,四柱三门,牌坊式结构。坊由二十八件巨石雕刻就。东西宽十一点五米,南北深二点七八米,中高七点二五米,侧高五点一五米。坊冠木质结构,画栋雕梁,飞檐斗拱,气象万千。
    座呈须弥状,高一点二米,宽一米。底层刻兽足底纹和仰莲纹;中支刻牡丹、荷花图案;上层与底层形制相同,刻狮子、麒麟、缠枝牡丹与覆莲图案。底座有石柱,为方形,立于须弥座中部。四柱上方嵌横匾,南坊为“乐善遗风、象贤永誉”;北坊为“孝友宽仁、大雅不群”。
    清顺治三年,王府被抄。楼舍夷为平地,石坊木雕坊冠被毁,唯石制主体幸存。
    彼石坊:历经人间坎坷路,见证争权洒血腥。过往君子且留足,细听石坊诉苦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六回    云门献巨寿

    云门山顶悬崖上,雕就一个寿字。寿字高七点五米,宽三点七米。寿字中的寸字高达二点二三米。莅临青州域,不在寿字下留影,堪称枉此一行。寿字本为王府内掌司周全所书,尚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的优美故事。
    雪蓑,乃云游居士,人称其为雪半仙。王府内掌司周全,与雪蓑为挚友,在衡王兴道与修道一系列活动中举足轻重。明嘉靖三十九年(一五六零),值庄王朱厚燆寿诞日,周全邀雪蓑赴夜宴助兴。
    衡庄王闻半仙临席,虚上坐以待之。诸方宾客毕至,雪蓑迟迟来临,傲然入上席就座。客人纷纷献礼,雪蓑无动于衷。饮宴前,雪蓑言道:“山人来迟,且以薄礼补过矣。”语罢,讨来王后绣鞋一只,蘸足墨,面南挥臂狂书。书罢,厉喝曰:“礼现!”
    当日适值月末,遥望南山,朦胧不清。随雪蓑一声厉喝,巨大寿字赫然显现于云门山绝壁上。寿光闪闪,光达海之滨。俗语“寿比南山”自此而始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第七回    纳贤杨应奎  

    杨应奎,字文焕,东关回族人士。明正德六年进士,历任仁和县知县,临洮府与南阳府知府。有贤迹,擢升吏部员外郞。曾纂修《临洮府志》、《南阳府志》。嘉靖中叶,因遭奸臣诬诟,被罢返里,与刘澄甫等结“海岱诗社”,日事吟咏。
    应奎不止能吟,尚且善书。朱佑楎爱其才,遣侍医赵柳南登门相请。应奎不允,信笔书自知性僻难为客相拒。侍医持字回府,呈予衡王。衡王爱不释手,挥毫以且喜身闲不属人为对。
    杨应奎捧读下联,正合心意,随整冠赴府见衡王,朱佑楎待之为上客。衡王请应奎献艺,应奎书春风大雅能容物。朱佑楎微笑,回书对曰秋水文章不染尘。自此,二人相交甚欢,堪称莫逆。
    嘉靖十七年(一五三八),衡王朱佑楎辞世,杨应奎亲临灵前祭奠致哀,泣吟曰:君赴阴曹常寞寞,吾于凡间亦寂寂。何日携手同登台,共闻墨香赋新诗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八回    开凿陈抟洞  

    云门山东侧,有 “万春洞”一处。洞高一点六米,宽一点二米,进深五米余。洞中侧卧一道人,睡石床,枕经书,酣态十足。此道人,即陈抟老祖。
    陈抟乃亳州人氏,生于唐末,逝于宋太宗端拱二年(九八九),享年一百一十八岁。陈抟本有大志,因厌五代之乱,遂生出世思想。于是,弃仕途,从道学,隐居于华山云台观。其后凿石室于莲花峰下,一旦坐其中,羽化而去。陈抟一睡八百载,不知洞外谁家天,故人称其为睡仙。
    朱佑楎笃信道教,王府内掌司周全,乃冀阳人氏,甚投王爷所好,为给王爷贺寿开凿“万春洞”。洞中陈抟石雕头部上方,有明朝隐士雪蓑题写之《山居吟》。诗云:“野宿石床类洞天,斗笠脱放海东边。夜深熟睡白云起,莫管龙来榻下眠。
    洞中老祖,头及臀部被游客抚得溜滑闪光。究其因,图吉也。有歌曰:摸摸老祖头,一辈子不发愁。摸摸老祖腚,一辈子不生病。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