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魏嵋传》第二回 圣水祠畔出英才 魏嵋夺魁得高中
类别:刘沂生 作者:guanli 日期:2016-06-24 02:36:49
唐王东征马踏泉,
圣水喷涌济人寰。
从彼时起,康家村始改名为圣水村。
往事述过,文转正题.
这座圣水祠的东面,有一座魏宅。魏宅是前后三进房舍,左有挎院,右有花园,花园西便是圣水祠,晨钟暮鼓清晰可闻。这魏宅虽谈不上富丽堂皇,却也排排场场,宽宽敞敞。
魏宅的主人,姓魏名浩,其父魏忠从乐安迁来青州,发财后买了这座巨宅。他时下有大地近二十公顷,城里城外房舍五六处,实数青州显门大户之一。这魏老儿生有三子,长子本固、次子本恕、三子本直,都是治家能人,经商好手。
清朝末代,皇帝无能,官僚腐败,列强虎视,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
清文宗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,正值金秋季节,青州城南云门山上翠松转苍,云门山下的高粱地里一片火红。
古历十月十九日深夜,魏浩的第三子本直之妻,挺着个高高的大肚子,仰卧在老屋里的雕花床上,正置身于奇异的梦境中。她梦到乘坐着一只巨大的白色仙鹤,在蓝天上飞翔,击云搏雾,穿彩扑霞,其乐融融。那鹤在峨嵋山上空旋翔数周后,方展翅离去。当它飞至蜀州上空之际,一时兴起,扇翅过猛,将这待产妇跌落于蜀山群峰之中。于是,她“哎——呀”一声,蓦然从梦中惊醒。随即,胯间孩子呱呱坠地,降落于人世间。
此子方脸大耳,哭声洪亮,很有几分福相。以此之故,魏浩为其孙取单字“嵋”作名,并以“蜀峰”为字。这个魏嵋呀,竟要:
掌劈蜿蜒蜀水浪,
足踢绵延巴山峰。
更朝换代弃旧俗,
驱逐黑暗唤黎明。
魏嵋天资聪慧,博览群书,有过目不忘之能,所延之师,往往不及其才。有一老先生,为其开讲宋朝学圣朱熹的名篇《读书有感》,晃着脑袋教释道:“以‘镜’喻‘塘’,谓其明也。‘光’‘影’徘徊,系指动也。此联描绘方塘之形态,堪称神来之笔。‘许’字释为‘此’,‘渠’字当指‘渠水’,亦指下语中之‘源头’也……”
老师讲得口若悬河,津津有味。小魏嵋闻讲至此,不以为然,向先生发问道:“先生之释,莫非有误?‘渠’字非为‘渠水’之‘渠’也,当释为‘其’,谓‘塘’矣,此句当译为’试问这方池塘,何以如此清明哉?’此解当否,尚望先生雅教之。”
魏嵋之辩,虽然是摹拟先生的语气,未免有点滑稽。然而,却是有礼有节,有理有据,令学友们佩服至极。先生闻魏嵋之释,自感惨颜,不久便辞馆离去。临行前,他由衷地对魏浩言道:“少爷非池中物,腾飞必有其日也,望老先生珍重。鄙人学浅,难为少爷之师尔。惭愧,惭愧之至矣。”
“岂敢。犬子寡智,先生谬奖矣。”魏浩并不知先生辞馆的因由,谦言道。
魏嵋之才,由此可见一斑。
待其少长,魏嵋移至青州城内西皇城松林书院就读,学识大进。
魏嵋十七岁时,县试于府城东北角的县学(今之宾馆茶社处),名列榜首,入选秀才。二十三岁那年,府试于青州考院,(即今之双语小学,过府大门厅犹存)。继而赴省乡试,得中光绪乙亥举人。
在那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的年代里,能荣中举人,足以光宗耀祖。你看,魏家大门光亮,朱漆大门上贴着丹红联对。门对是:
诗书门第,
富贵人家。
那框联则为::
圣水长流哺育万代,
正气永存传诸千秋。
大门的左侧,耸立着高高的旗杆;大门的右侧,安放着巨大的上马石。单凭这一气魄,那些青州的权贵们,也都另眼相看。他们接踵来贺,络绎不止。魏嵋,一时成了青州的风云人物,也成了魏家未来的希望。
这真是:
松林书院传捷报。
圣水祠畔出圣人。
魏嵋乡试得高中,
张灯结彩荣魏门。
上一篇:杯中喜泪融酒浆